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

行动党权贵的家教

── 伍 依 ──


  2021年10月29日,《联合早报》报道,王鼎昌两儿子为父母生前创办公司股份对簿公堂。

  本来,父辈将家产留给子女,是为了保住自己一生辛劳的心血,保障子女未来的生活天经地义,无可厚非。

  但世事难料,同胞兄弟姐妹小时候青梅竹马,在社会染缸里长大以后,为争夺家产相吞相咬,闹得世人皆知,丢尽父辈脸面。

  中国古时候兄弟阋墙的故事好多。

  秦二世胡亥杀兄夺位、又屠手足、东吴孙权两子太子孙和鲁王孙霸兄弟不和、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逼亲弟曹植七步成诗、南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赐死其弟任城王刘义康、刘邵弑父后被其弟刘骏率军讨伐、刘聪杀其太子兄长刘和夺位、后赵太子石遂残害其弟石宣和石韬、鲜卑前燕名将慕容翰被其弟文景帝慕容皝忌妒赐死、北齐后主高纬赐死其兄、隋炀帝杨广杀兄灭弟弑父、唐太宗杀兄屠弟、北宋宋太宗弑兄篡位、清朝康熙晚年八子争位兄弟成仇等,等等。

  汉文帝时,民间一个歌谣:“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看摏;兄弟二人不相容!”

  想不到的是,时至今日,号称无比廉洁的行动党人的子女却闹出了争夺家产纠纷。前有李光耀子女因家事闹上国会(把家事当国事,这也是新加坡的奇葩),后有王鼎昌两个儿子因公司股权纠纷闹上法庭。李光耀曾担任总理,王鼎昌曾担任总统,都是权贵顶层人物。

  打开互联网,颂扬李光耀的家教很多。《中华家教》弟271期《李光耀家庭故事》这样描述:

  “李光耀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节俭美德。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医生说,如果她或哥哥在使用水龙头之后没有关紧,被父母看到水龙头在滴水的话,就会被责骂,离开房间时要随手把灯及冷气关好,不然也会被骂。……李光耀不希望孩子们在享有特权的环境中成长……上学时不许家中工人接送……坐巴士上学……”

  李光耀在《我一生的挑战:新加坡双语之路》一书中说:

  “我的孩子在华校读书,侄儿外甥在英校读书,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,看到他们有别于堂表兄弟姐妹的特质,这加强了我对华校和英校差异的认识。我们重新安排学校的华文教育,是为确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;我们以英文为主导的语文政策,绝不是要消灭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化。”

  新加坡同安会馆《专访与特稿》叶鹏飞《打造最大交通系统关注国家工人利益——新加坡首位民选总统王鼎昌》叙述:

  “根据他(王鼎昌)儿子子元和子文回忆,王鼎昌要求孩子不能忘本,不但要他们了解中国文化,也带他们回同安故居探亲,让孩子知道祖辈从哪里来,做过什么事。大儿子子元从小更被要求背诵《大学》。虽然他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,从来不打骂他们,可是在家教上态度坚定,不宠不惯,经常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,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”

  这些叙述也许是真实的,李光耀和王鼎昌都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,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,也很注重孩子接受中华文化,“确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”。但为何在他们死后,他们的孩子却因家事事兄弟阋墙呢?是李王教育的失败,还是教育制度造成?

  不仅权贵之家有家庭纠纷,富贵之家因财产继承问题闹上公堂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。事实证明,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,中华文化的精髓已被涤荡干净。

  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说:“使布立教于四方,父义母慈,兄友弟恭,子孝,内平外成。”

  如果按照“夫风化者,自上而行于下者也,自先而施于后者也,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,兄不友则弟不恭,夫不义则妇不顺矣。父慈而子逆,兄友而弟傲,夫义而妇陵,则天之凶民,乃刑戮之所摄,非训导之所移也”之论,造成李王二家孩子不顾脸面公开家事纷争,“兄不友则弟不恭”,其根源应该是“自上而行于下者也,自先而施于后者也”,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,作为父亲的李光耀和王鼎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  有权有钱,也许可以买几栋房产,但买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家庭和睦,也买不到一丁点的亲情。

  对手没有把李光耀和王鼎昌拉下马,而是李王最亲近的人。

  李王两家虽不至于闹至玄武门之变,但也使李光耀和王鼎昌大失脸面。

  泉下有知,李光耀和王鼎昌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否?

2021年10月29日



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

2021年10月29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29, 2021
2021年10月2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29, 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