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届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特刊

也谈南大精神

梁钺谡


 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宣告结束。当年的南洋,就是东南亚地区,涵盖目前的东合国家。除了泰国,都是被日本占领的欧洲国家的殖民地。当时的星、马是英国的殖民地,目前的东马──沙巴及砂劳越还没并入大马,也是英国的殖民地。中华大地从1937年起就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,加上八年抗战之前及后的内战,1949年国民党的中华民国逃离大陆,偏安台湾,新中国10月1日成立。1950年爆发韩战,中国人民自愿军越过鸭绿江抗美援朝。廿世纪开页至此,中华大地从清朝末年起就从来没有休养生息的安定度日的机会。被迫离乡背井流落南洋一带的华人,经过抗日时期对所在地的贡献及牺牲,得到殖民地统治者及原住民的认同,纷纷落籍为所在地的永久居民。战后百废待兴、人民安居乐业,婴儿潮来临。到了1951年,星马唯一的殖民地大学──马来亚大学(以英文为教学媒介),已远远无法应付华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。加上华文中学毕业生谋求升学的机会,华文教育师资来源的匮乏已是南洋华社急待解决的问题。

  为了子孙们的教育,为了与所在地长相守、共发展,当时的华人社会领袖理所当然地筹划建立一所仿效中国大学的大学,将华文教育在海外完成一个完整体系。具体表现了一个民族“自强不息、力争上游”的伟大气魄。

  马来亚华文大学是在1950年倡议酝酿创办的,1953年2月11日农历岁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会和210个侨团代表举行大会,商讨创办马来亚华文大学事宜。大会决议选出12侨团组成大学筹备委员会。1953年2月20日大学筹委会举行首次会议,席间一致通过拟议中的大学定名“南洋大学”。1953年4月7日南大筹备会发表“创立南洋大学宣言”1953年7月26日,在韩战停火协定签署的前一天,在云南园进行动土典礼。1954年1月23日福建会馆当事人举行办理申请建校事宜。1954年1月29日新加坡辅政司顾德邀请陈六使等人会谈,宣布批准南大建校计划。1954年3月20日建筑小组委员会举行会议。1954年7月05日决定承建人选,大兴土木。1954年10月12日新加坡总督列诰爵士在立法议会特别致词,欢迎南洋大学成立。1954年10月16日马来亚大学副校长薛尼爵士希望马大、南大进行合作。

  1956年3月15日举行开学仪式,3月30日开始上课,并订此日为校庆纪念日。

  1958年3月30日举行南大校舍落成典礼,当时的新加坡总督主持南大落成纪念碑揭幕礼。(主要建筑物:图书馆由林连登捐建,工字形双连学生宿舍由胡文虎、文豹昆仲捐建,文学院由马来亚黄梨厂报效,理学院由陆运涛报效,商学院由华侨银行报效。)

  1959年6月新加坡成为自治邦,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,宣布“平等对待四大教育源流政策”。1963年9月新加坡合并组成马来西亚。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而独立。

  历史记载的事实是,南大的创立是在英国殖民地时期。她以民族大学的姿态,风姿卓越地屹立在南洋地区中华文教育水平最好、华族人口比例最高以及交通上最适当的新加坡,受到东南亚社会以及全世界反对殖民地主义的人民的祝福。她逐年的壮大发展,要在学术上与当年的马来亚大学一比高低。可惜,在新加坡摆脱殖民地之后的年代里,她不但没有因为是族群的母语教育大学而得到当权者的格外扶助,反而受到比殖民地时代更加恶劣的待遇,凌辱和刁难,于1980年夭折寿终。

  南洋大学盖棺定论了,南大精神升华了。南大精神的光环成为要继承正统大业者的桂冠。

  有人说:南大精神要与时俱进。

  须知,是中华民族的骨气、勇气及志气才能使当年的南洋,中国国土之外耸立起唯一的、空前(可能也是绝后)的一所华文大学。她是华人移民海外百多年累积能量的一次完美释放,是华文教育在海外完成完整教育系统的标志,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国土之外,文化上扬眉吐气的象征,是一个有自尊的民族的表现。南洋大学精神的精华就在于:华族在文化层面的自强不息、力求上进;因为是有民族骨气,所以自强;因为有民族勇气,所以不息;又因为有民族志气,所以力求上进。

  华人社会如果在教育领域里,自我矮化华文教育的发展空间,自我限制只能办华文小学及中学,不可以办华文大学,那就是没有民族骨气,就是放弃自强的机会。因此,在以华族为主的社会里,办不起华文为教学媒介的大学怎么配称为具有南大精神的大学呢?



舟浮沧海 情系南园


2006年05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4, 2006
2006年05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14, 2006